《佛陀之心》封面图片

内容简介:

一行禅师以自身的禅修体悟以及深入浅出的笔法,将佛法浓缩成一篇篇贴近生活的禅修指导,对佛教的基本教义做了生活化的阐释。本书直探佛法心要,阐释了四圣谛、八圣道以及二谛、三法印、四无量心、五蕴、六波罗蜜、七觉支、十二因缘等基本佛法的义理,配合佛教经典,辅以图解,而且还揭示了身体力行的诀窍。对于想安顿身心的读者来说,是一本贴近佛陀本怀的生活佛法书。

作者简介:

一行禅师(Thich Nhat Hanh)

当今世界*国际影响力的佛法心灵导师、禅宗大德

1926年,出生于越南中部,临济宗第42代传人

1967年,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1982年,在法国创立梅村道场,推动“正念修持”

2001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身心研究所颁赠首个“身心灵研究贡献奖”

他的著作超过一百本,都是教导人们在生活中实践佛法,主要代表作有《你可以不生气》《佛陀之心》《活得安详》《与生命相约》等。

目  录:

第一部 四圣谛:直探佛法心要

第一章 心中有苦痛,才能进入佛陀之心…………3

第二章 初转法轮:苦行并非的正确修行…………6

第三章 四圣谛:拥抱、深观并转化痛苦…………9

第四章 老师无法将真理交给你,真理已在你心中…………12

敞开心胸,接纳法雨 / 辨识真正的佛法 / 教法如同指月之指

第五章 一切皆苦吗? 佛陀并未教导“三苦”…………19

佛陀并未教导“三苦” /“三法印”是指无常、无我、涅槃 / 以正确的名称指出苦因

第六章 停止习气、平静身心、获得疗愈…………24

正念分明,停止习气 / 学习平息情绪的艺术 / 让身、心休息而获得疗愈 / 26

第七章 修习正念,认清导致苦、乐的“食物”…………28

四圣谛的三转十二行相 / 正念地饮食 / 以佛眼观看,不受六尘的毒害 / 深入观察意志的本质,活在当下 / 意识摄入毒素,如三百利刃刺杀自己 / 修习正念,知苦断集

第八章 四圣谛的新顺序:灭、道、苦、集…………40

直接面对苦,体证苦、乐不二 / 修行圣道,以去除苦 / 四圣谛相互依存,本是一体 / 四圣谛的新顺序

第二部 八圣道:通往正确修行之路

导论 若想解脱,就得修行八圣道…………49

第一章 正见:帮我们去除邪见的修行…………51

正见是坚信人能转化自身之苦 / 摆脱错误的“想”,如实照见事物 / 陷于实相的概念,就失去实相 / 修习正念的生活,展现八圣道

第二章 正思维: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59

我思,故我不在 / 与正思维相关的四个练习 / 以善思取代不善思

第三章 正念:别再迷失于过去与未来…………63

培养正念,即培养内在的佛 / 正念的奇迹 / 念处——于此身中念身 / 第二念处——于诸受中念受 / 第三念处——于心中念心 / 第四念处——于诸法中念诸法 / 佛是整天保持正念的人

第三章 正语:如何深入倾听并讲说爱语

正念第四学处——正语 / 以正思维说正语 / 正念地倾听,重启沟通 / 慈悲地倾听 / 修习静默,到处有奇迹

第四章 正业:每个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92

正业是尊重生命,停止杀害 / 正业是促进社会正义 / 正业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 正业是正念地饮食和消费 / 正业的基础即正念

第五章 正精进:修行必须明智,切勿盲目…………98

正精进与邪精进 / 修习四正勤,断恶修善 / 感受喜悦,自发精进 / 转化苦为慈悲,即正精进

第六章 正定:让自己深刻地活在当下…………104

以正定培养专一的心 / 修习九次第定,转识成智 / 接触究竟向度,与佛同行

第七章 正命:选择我们的谋生之道…………112

符合慈悲的谋生之道 / 正命是我们的共业 / 修习正命即修习正念 / 依“正念五学处”而修行

第三部 基础佛法:进入佛典世界的钥匙

第一章 二谛:世俗真理与终极真理…………121

舍弃娑婆则无涅槃 / 体会相互依存,调和二谛 / 透视世俗谛,洞悉胜义谛 / 去除我、人、众生、寿命的概念 / 超越概念,体会真实的存在

第二章 三法印:无常、无我及涅槃…………130

法印:无常 / 第二法印:无我 / 第三法印:涅槃 / 以“八不中道”破除概念 / 依契理、契机的准则说法 / 依“四悉檀”知佛陀开示的方法 / 以“四依”为修学的准则

第三章 三解脱门:摆脱恐惧、迷惑与悲伤…………144

空解脱门,一切法相依缘起 / 无相解脱门,进入实相的核心 / 无愿解脱门,安详地活在当下

第四章 佛的三身:法身、报身与应身…………153

法身——体证智慧与慈爱之道 / 报身——体验无量的安详与喜乐 / 应身——法身的具体呈现

第五章 三宝:你的内在就是佛、法、僧…………158

皈依三宝,找到生命的依怙 / 皈依佛,我们自己就是佛 / 皈依法,生活在正念中 / 皈依僧,接受僧团的教导 / 佛、法、僧三宝相互依存

第六章 四无量心:真爱的四种层面…………166

四无量心是真爱的四种层面 / 修习“慈”能带给人喜悦与安乐 / 修习“悲”能减轻及转化苦 / 修习“喜”能让彼此喜悦 / 修习“舍”能平等地爱人

第七章 五蕴:既不畏惧也不执著任何事物…………173

观察色身为组合物,并无实体 / 拥抱感受,培养无畏 / 以智慧取代“想”,获得自在 / 觉知心所,一切无常 / 转化意识,成就个人与群体 / 深入观照五蕴而脱离苦

第八章 五力:经营我们自己身心的发电站…………180

以正念回归自己的天堂 / 修习五力,耕耘藏识之田 / 众生有佛性,人人可成佛 / 培养喜悦,修习慈爱 / 安坐于自家天堂中

第九章 六波罗蜜:去到安详、无畏、解脱之岸…………188

修习六波罗蜜,到安乐的彼岸 / 布施波罗蜜——给予即获得 / 戒波罗蜜——慈爱的表现 / 忍辱波罗蜜——具备广大的心量 / 精进波罗蜜——避免浇灌负面种子 / 禅定波罗蜜——停止追逐快乐 / 般若波罗蜜——深入理解实相 / 六波罗蜜相互融摄

第十章 七觉支:觉悟与觉悟之道的特征…………209

觉悟的七种因素 / 念觉支——回到当下 / 择法觉支——深入实相 / 精进觉支——培养生命的活力 / 轻安觉支——练习放下 / 喜觉支——接触令人振奋的事物 / 定觉支——置心一处不动摇 / 舍觉支——平等地关爱每一个人 / 修习七觉支,即修习慈爱

第十一章 十二缘起:创造和平、喜悦的世界…………216

因与果相互依存 / 二十四缘与四缘、六因 / 缘起的十二支 / 三世说与二重因果论 / 缘起十二支相互依存 / 转无明为智慧,引生慈悲行愿 / 以菩萨行,转识成智 / 不舍弃名色,示现应身、报身 / 守护触与受,引生四无量心 / 无愿取代执取,生死之有成妙有 / 妄心缘起与真心缘起

第十二章 接触心中的佛陀,佛心就在每个人心中…………242

修行是去理解别人,并付出爱 / 共创安详、和谐的环境 / 佛心就在每个人心中

第四部 基础经典:佛心的向导

《转法轮经》…………249

《大四十经》…………254

《正见经》…………260


PDF格式:点击下载 ✔
★ 会员全站免费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