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磅褶皱的创造力》封面图片

内容简介:

人的大脑如何进行创造性思考?

如何获得源源不断的好创意?

什么样的创新产品可以被大众接受,成为流行?

组织如何做才能在创意经济时代,获得优势?

在《三磅褶皱的创造力》中,享誉全球的脑科学家、《西部世界》科学顾问携手美国知名音乐大师,提纯人类创新史,揭示了创造力突破的核心法则。在近200个创新案例中,你可以看到,人类如何运用创造力实现飞奔,雄踞万物之shou。

《三磅褶皱的创造力》从脑科学的角度,解释了人类创造力何以产生,以及大脑进行创新思考的独特方式。作者结合近200个商业、科技、艺术、建筑等不同领域的创新案例,清晰而透彻地阐述了创造力的核心——“3B”法则:扭曲(Bending)、打破(Breaking)、融合(Blending)。通过运用创造力“3B”法则,无论组织或个人,都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不仅讲述了如何产生创新,更告诉你如何让你的创新被大众接受,成为流行,并分析了创新者应该具备的4种思维特征,从而帮你更全/面和彻/底地完成创新领域的“自我进化”。

作者简介:

【美】大卫·伊格曼(David Eagleman)

享誉全球的脑科学家,任教于斯坦福大学,在《自然》《科学》等期刊发表120多篇学术论文,是大脑可塑性、时间感知、联觉和神经法学等方面的领军人物。 获得美国神经科学学会颁发的年度科学教育者奖,并获古根海姆学者奖、通信领域蕞高荣誉克劳德·E·香农奖、麦戈文生物医学传播杰出奖等诸多奖项。

两家知名科技公司BrainCheck、Neosensory的联合创始人,研发出诊断神经认知障碍等疾病的相关软件,以及帮助听觉障碍者获取声音信息的腕带,后者获得《快公司》“改变世界创意大奖”。

大热美剧《西部世界》的科学顾问,执导的电视节目《大脑的故事》获艾美奖提名。著有多部风靡全球的科普畅销书,其中蕞新力作《粉红色柔软的学习者》获普利策奖提名,《死亡的故事》惊艳英美文坛,被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并改编成歌剧和电影。被意大利Style杂志评为蕞聪明的创意人之一。

【美】安东尼·布兰德(Anthony Brandt)

莱斯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曾两次获得美国室内音乐协会(Chamber Music America)与美国作曲家、作词家与出版商协会(ASCAP)所设立的音乐大奖。

目  录:

推荐序 柔以克刚的三重智慧

洪波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为先书院院长

第一版序 献给中国读者

中文版序 开启大脑奥秘的探索之旅

前言 NASA 和毕加索教给我们的创造力

大脑褶皱里的奇妙世界

01 创造力与生俱来

假如今天与僵尸共进晚餐,你有什么计划?

为什么人类不会像海鞘一样选择吃自己的大脑?

如果达尔文目睹了物种的起源,会有什么反应?

02 大脑改造所有已知

被闪电击中的整形外科医生怎么会突然开始作曲?

为什么目睹同一场车祸,每个人回忆的内容却不尽相同?

你在视频网站上选择的高清版本视频,真的是百分之百高

清画质吗?

第二部分 解锁大脑中的创造力“3B”法则

03 法则 1:扭曲

如何通过扭曲时间来克隆尼安德特人?

为什么莫奈画的同一座日式桥,看起来却完全不一样?

如果把自己送去 100 年后的未来,我们能听懂多少曾孙们的对话?

04 法则 2:打破

电影导演如何打破时间流,形成蒙太奇式的电影语言?

为什么人们提及婚姻时会说“执子之手”?

机器人 CoBot 的处理器过载时该如何修改算法?

05 法则 3:融合

如何能从山羊产的奶里获得蜘蛛丝?

混凝土中加入细菌竟能产生“可自愈”的能力?

如何将几便士的小孩玩具变成方便的验血器材?

06 触不到的创造力边界

为什么 17―18 世纪,法国的花园具有清晰的对称轴线与修剪整齐的布局,而英国的花园则有着曲折迂回的小径和自由生长的绿植?

贝多芬为什么说《大赋格》是唯一值得演奏两次的乐章?

复杂度在 20% 的图案为什么会引起大脑最强烈的反应?

第三部分 脑力激荡的 4 种思维方式

07 打破传统才有新可能

400 名艺术家竟然报名“被拒作品沙龙”?

披头士乐队的《白色专辑》如何打破乐队传统?

斯特拉季瓦里乌斯琴缘何退下小提琴神坛?

08 增加可选项才有新突破

你知道花生的 100 种“打开方式”吗?

如何从 10 000 种变种中找到最佳药物分子?

为什么世界上的第一块怀表没有钟摆?

09 从原点发散才有新价值

爱因斯坦设计的罩衫有什么特别之处?

达·芬奇笔记中的“理想城市”为何无法成为现实?

降落伞的发明为什么比初次构思晚了 500 年?

10 容忍风险才能有创新

“直通天堂的特快车”是如何制作的?

为什么“新可乐”在问世 77 天后还是改回了最初的配方?

比爱迪生早 79 年想到电灯泡的戴维为何没有成为发明者?

第四部分 将创造力注入组织

11 引领创新的公司从何而来

失败率高达 90% 的生物科技企业该如何存活?

为什么说概念车的设计中藏着一家车企的可能性?

办公区域为什么不建议设计石料类的设施?

12 当学校是一片有创造力的土壤

为什么曾经的打铃模式不适用于现在的学校?

利希滕斯坦和毕加索分别创作的“公牛系列”为什么会有巨大差异?

为何数学家阿达·洛韦拉塞提出计算机编程原则时使用了化名?

结语 用创造力通向未来 / 257

致谢 / 263

译者后记 / 265


PDF格式:点击下载 ✔
★ 会员全站免费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