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文赋理》封面图片

内容简介:

哪些中国传统思想能够为通用人工智能提供上层建筑的支撑?

如何用人工智能数理模型来解读中国思想?

什么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

从数理模型角度看,为什么杰出人才如此难以培养?

本书的主题是从通用人工智能的视角来诠释中国的思想。朱松纯教授致力于搭建人文社科与通用人工智能的双向连接,本书是为人文赋“理”,即以人工智能的数理与认知模型诠释中国思想,试图为中国优秀哲学思想构建严格的数理体系,以便中国思想可以在正在到来的智能时代指导社会治理与实践,从而转化成强大的生产力。为此,本书先从智能时代的文明与道路说起,基于文明起源与演化的历程指出演化的关键在于“心”的出现,探索“心”的构成。接下来,本书提出一个中国传统思想的“五彩线”模型,并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类别如阴阳、风水、易经、因果baoying、禅宗、理学、心学、汉字等,用人工智能数理模型对其进行解读。终章,本书简要介绍了智能社会治理的社会实践。

作者简介:

朱松纯

世界知名计算机视觉专家、统计与应用数学家、人工智能专家。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人工智能领域著名学者、哈佛大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通用人工智能基础、计算机视觉、统计建模与计算、认知科学、机器学习、自主机器人等。曾任职于美国布朗大学、斯坦福大学、洛杉矶加州大学。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00余篇,获得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认知科学领域多个国际奖项。

斯隆奖、马尔奖、赫尔姆霍茨奖得主,两次担任美国(联合英国)视觉、认知科学、人工智能跨学科合作项目负责人,两次担任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大会主席。长期致力于构建人工智能科学的统一数理框架。

目  录:

推荐序一 探索智能时代科技与人文协同发展之路

郝平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

推荐序二 人文与科技的融合:探索通用人工智能的哲学与实践

郑南宁

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推荐序三 具备“心”和“理”的硅基智慧生命体,将如何与人类社会共生

饶毅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前言 历史关头:智能时代的文明与道路

第一部分 为人文赋理,谈通用人工智能与中国思想

01亿年历程:文明演化的关键

智能与非智能的边界:“心”的出现

价值系统:先天与习得的价值层次

认知架构:拓展、升维的思维空间

02千年根脉:中国思想的五彩线模型

中国思想的五彩线模型

一元多体与多元一体

中国思想“和合”的根源:信息偏差与描述式建模

03千年根脉:中国思想的数理解读

《河图》《洛书》,中国最古老的数理认知

天圆地方,中国最古老的几何认知

阴阳,中国最古老的视觉认知

道家的风水:错误归因与场景可供性

《易经》:世界上最早的统计决策模型与随机计算

占卜:蒙特卡洛采样

程朱理学:格物致知与数据驱动的概率模型

陆王心学:“心”即是“理”,构建通用人工智能的核心哲学思想

因果报应,价值的“记账”系统

禅宗:基于心智模型的高阶通信与主观唯心论

汉字造字:具身智能、心智与会意的妙用

04百年变局:为天地立心的探索

思想概念与关键词的总结

UV失衡:解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打造大型社会模拟器:求解未来人类社会UV平衡态

第二部分 “心”与“理”的平衡,谈人生意义

05初读文学《赤壁赋》与重读学术《赤壁赋》

苏轼的哲思:人生的意义

什么是“活明白”

当今学子的困惑

初读文学《赤壁赋》:横槊赋诗

重读学术《赤壁赋》:清风明月

06三读哲学《赤壁赋》:“心”与“理”的平衡

人生的有限与无穷:人生的终极价值

入世与出世:心欲与天理的平衡

从人工智能角度解读“心”与“理”的平衡

07社会不朽论:中国价值观的人生意义与极限值

中国人的“三不朽”

社会不朽论

第三部分 学术人生: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08爱因斯坦评论科学殿堂中的三种人

读书与科研的功利思想,价值观的错位与扭曲

科学殿堂中的三种人

探讨思想自由的“清风明月”境界

在士与仕之间游走,技术与资本的博弈

学术人生的价值与评估:科研的三个时期

09三十功名逐一统,八万里路怀家园

我的家庭教育与初等教育

放弃保研资格,去哈佛大学追求人工智能统一理论

导师的支持

卷积神经网络不是一个统一理论

不随波逐流,是性格使然吗

人工智能这一波热潮,我们还在追赶吗

谈“钱学森之问”,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科研的职业化发展

如何看待众多人工智能学院的成立

中美人工智能差距之我见

当下的人工智能热潮

科学的前沿与我们的机会

10晴耕科研,雨读金庸

“通班”的寒假作业

人生的参照

学术与江湖,聪明人与矢志不渝之人

11胸怀伟大理想,践行爱国情怀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勇于担当的杰出人才

人才成长的“中心极限定律”

成长的基本要素

选择与被选择

人才成长的关键指数:SCI指数

践行家国情怀

结语 开展有组织科研,实现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

致谢

参考文献


PDF格式:点击下载 ✔
★ 会员全站免费下载 ★